古老的巨人─埃及 ∼遊後感想(二)

圖書資訊館 / 朱漢琳

在埃及,古蹟的時間刻度都是以千年為單位,僅有幾百年歷史的清真寺就顯得年幼的許多。但目前埃及是個伊斯蘭國家,穆罕默德對現代埃及人的影響遠比法老王大的多,所以具有回教象徵意義的清真寺就免不了一定要去看看。「伊斯蘭開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古雕堡是當年埃及的民族英雄ㄧ薩拉丁為對抗十字軍所建造的,堡中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也是非常著名的一座清真寺。其實在埃及無需這些清真寺的提醒,也可以很明顯的體會到這是一個穆斯林的社會,隨處可見埃及人民席地朝拜、婦女們不論再熱,頭上的絲巾也仍舊包得緊緊的。也許世界上有許多的人們一提教世界,就不免聯想到恐怖主義,但來到埃及,你會感覺到這種膚淺的關連對這群善良的人民來說,不免太過沈重且不平。在我的想法裡,回教跟世界上其他的宗教一樣,都會有許多不好的事情打著神的名號而發生,但真正錯的應該是人,而不是宗教本身吧。

希臘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有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因此一定要親眼看看這條孕育埃及文化的尼羅河。其實在埃及你真的不必刻意跑去看尼羅河,因為埃及除了尼羅河的沿岸,其他地區幾乎都被沙漠所覆蓋,所以人的活動範圍也都離不開尼羅河。我們的行程中有四天三夜搭乘著遊輪行駛在尼羅河上,瀏覽沿途美麗的風景。雖然尼羅河不像印度的恆河,被髒亂污染的很嚴重,但我總覺它被「現代化」污染的很徹底。在尼羅河上到處可看到各式各樣、設備新穎的遊輪在其上航行,雖然不能說這樣不好,畢竟這些遊輪讓觀光客能更舒適的欣賞尼羅河,但我倒覺得有一天的下午,我們被安排搭乘三角風帆船遊河,由一位當地努比亞老者輕鬆地駕駛著,微風徐徐,這種悠閒的方式似乎更適合埃及人民閒散的生活態度。

這次的埃及之旅,給我非常大的震撼,震撼的除了偉大的古蹟建築、久遠且高度發展的古埃及文明,更重要的是我看見這樣一個古文明霸主如今卻走向衰敗。在蒲慕州先生所著的「法老的國度」一書中,他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對於生活在埃及四周,甚至埃及境內的一般人而言,輝煌燦爛的埃及文明到底是他們的福氣或是禍害?」這個問題我一直很想問我們的當地導遊─薩拉丁先生,但我始終問不出口。也許對埃及人而言,這個問題早就已經不重要了,是福、是禍都早已存在於他們的四周,他們無心、也無力去改變。而薩拉丁先生每到一個景點,他都希望我們能仔細聽他講解,而不是光顧著拍照,因為他覺得埃及的精華不是相機可以拍得出來的。也許從他的言語中也可一窺到埃及人民對於他們曾經所擁有的心中仍感驕傲。而我,可借用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一嘆」書中的幾段話來做為我這趟埃及之旅的感想:「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建構;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道它如何到來。就像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巨人,默默無聲地表演了幾個精采的大動作之後轟然倒地,連姓名、籍貫、遺囑都沒有留下,多麼叫人敬畏」、「剩下的只是我面對異域文明時的讚嘆、驚嘆、感嘆和悲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