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甘地、金恩、池田展-和平建設的傳承

本次展覽是由美國莫爾豪斯大學金恩國際教會所長-卡特所策劃製作的,卡特所長和金恩博士相遇時,卡特17歲,金恩30歲,卡特所長還來不及拜金恩博士為師時,金恩博士在39歲時被刺身亡。卡特所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宏揚金恩博士的思想,認為只有一間金恩紀念館是不夠的,應走向國際,成立金恩國際教會,希望讓世人不僅認為金恩博士是黑人民權運動的領袖,同時也是推動非暴力思想的人。

莫爾豪斯大學是一所黑人名校,專門培養黑人領導階層,金恩博士的祖父、父親也是出自這所大學,金恩博士15歲時進入此大學。金恩博士小時約6歲時,便感受到種族歧視,覺得社會應該要改革,可是改革又會發生流血事件,無法兼顧和平,直到大學時接觸到甘地非暴力的思想,連讀6-7本甘地的著作,思想豁然開朗,成為民權運動的領導人物。

在911恐怖事件後,美國發生暴力事件的年齡層一直下降,1999年有學生偷槍而槍殺同學,造成12人死亡,同年間有31所大學發生類似事件,卡特所長有感於此,而成立甘地研究所,希望能傳達甘地、金恩的非暴力思想。

因緣際會,在來函鼓勵中,卡特所長巧遇SGI國際創價學會會員,閱讀池田先生的著作,發現池田先生實現甘地、金恩博士的思想,不斷地在國際間進行和平對話,同時感動池田先生能讓1200萬名的學會員了解和平的思想,認同後而去為和平奮戰,所以在1999年由莫爾豪斯大學『馬丁路德金國際教會』及『謀求融合的甘地研究所』設立了『甘地.馬丁路德金.池田地域社會貢獻獎』,以表揚世界市民的領袖。此展就是為了這個獎項所設計的看板。

第一章 甘地、金恩、池田 和平建設的遺產

三人的共同點:

1.是平民出身。
2.在年少時了解民眾的苦惱是來自社會不公平的對待或社會結構出現問題所造成的。
3.有遇到改變自己的人生之師。
4.有受到美國文藝復興運動超越主義—梭羅的影響。
5.透過實際的行動來推展和平與非暴力的思想,以改善民眾的現實生活。
這次展覽,希望讓大家了解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夠實踐他們三位的理念,度過
一個充滿尊嚴、自由、幸福的人生。

第二章 扭轉命運

甘地、金恩、池田三人都有遇到改變自己的人生之師,透過看板右方相片,可以清楚看到對他們三位影響最深的人:

甘地—父親 正直的精神 母親 印度教自省的精神,藉由絕食來淨化自身的觀念 托爾斯泰 重新詮釋梭羅的思想,成為非暴力思想主要的思維,晚年和甘地通信, 讓甘地了解梭羅的思想,成就後續的運動。 梭羅 非暴力思想的提出者,面對法理與良知,認為法理若違背良知時,一是遵 從法律,違背良知,另一就是遵從良知,違背法律,但要欣然接受違法的 處罰,心中不可憎恨處罰自己的人。這就是論公民權中的不服從,也是非 暴力思想的主軸。反之若認為法不好,採取軍事手段來推翻,此為暴力、 戰爭。
金恩—父親 也是牧師,學習到運用口才來引人注意,引導金恩走向貢獻人類的道路
三位校長 介紹了甘地的思想,讓金恩從事為不幸的人去爭取社會平等的運動

池田—日蓮大聖人 說出法華經的精髓,眾生皆平等,均擁有善的一念。面對惡的迫害, 也堅持要說出真理 牧口常三郎 提出創價教育體系,也就是新人本教育理念,講究人權、和平、環 保的理念,現在已受到國際間的重視,例如在巴西有164所學校實 行牧口先生的教育體系,52所學校申請中,80所學校在辦說明會。 在日本,池田先生也設立由幼稚園到大學一貫教育體系的創價學園及創價大學。

戶田城聖 人生之師,藉由戶田先生了解日蓮大聖人的教義及牧口先生的創價 教育理念,池田先生所有的思想和行動都是為了實現戶田先生的遺 念—-讓悲慘二字在地球上消失。

第三章 心中充滿人類愛

三人都是相信人類與生俱來的尊貴生命及生命擁有無限的價值與可能性,不斷地經過對話、寫作,給予許多人勇氣,對未來懷抱希望,進而以實際的行動來證明。

第四章 將理念化為行動

甘地 抗鹽稅運動,甘地主張要以對話為武器,由出發的87人發展為2公里長的群眾聚 集,此次運動展現出印度的勇氣與團結。 甘地認為只有印度人能擺脫對英國的依賴性,及英國人能排除對印度人的歧視,印 度才能真正的獨立。因此甘地推動印度人由紡紗開始擺脫依賴,自製衣服,自力 更生,自己能為國家的獨立盡一份心力,最後“紡紗機”成為不合作運動的標誌。

金恩 以正義、明快、具有說服力的言語來進行對話、演講,透過非暴力運動,讓社會 的目光朝向不公平的法律進而更正,如拒搭公車行動等。 面對三K黨的威脅,仍將南方基督教指導者聯盟的總部設在三K黨的總部亞特蘭 大,毫不畏縮。

池田 把握各種與人相處的機會,建立友誼的網絡,成立了擁有187個會員國,1200萬 名會員的國際創價學會,以佛教理念為啟發,透過每天的朝向和平的行動,使數 百萬人自覺自身所擁有的無限可能性,提供讓每一個人幸福的具體方法。 建立創價學園、創價大學、民主音樂協會、東京富士美術館,希望透過教育與文 化活動,超越國別、種族、語言的差異性,達到和平的世紀。

第五章 逆境與反對運動

逆境造就偉人,三人共同點,能將一切的遭遇當作成長的糧食,絲毫不畏縮前進的精神。

第六章 非暴力特點

1.擁有一個具體的訴求主題。
2..尊重及接納他人,不可以使對方受傷,不是憎恨對方這個人,而是憎恨不公正的法理、 權力的慾望
3.面對惡,要付諸良心的行動,有原則的行動,
4.非暴力 不合作運動-- satyagraha (印度話),由 satya 、 graha 2字結合 代表真實與堅持

甘地 79歲時為了回教與印度教徒的紛爭而絕食,進而締造 加爾各答的奇蹟 讓回教徒 與印度教徒停戰一年,維持一年的和平。
池田 在哈佛大學進行軟能的時代與哲學的演講。
金恩 金恩被捕,呼籲他的支持者不能以暴制暴。

第七章 構築地域社會的和平

『甘地.馬丁路德金.池田地域社會貢獻獎』 是頒發給承繼三人的傳統,對改善每一個作為人所具備的條件而努力的實踐者所設立的獎項,鼓勵以地域社會的公益為目標,終其一生竭盡心力去奮戰的人。阿基米德說 :『給我一個立足點,我將移動這個世界』,他們改變了世界,我們一定也能做到,只要由我們每一個人開始去實踐非暴力思想,也一定能創造歷史,迎接一個沒有暴力、和平的新世界。

※聖雄.甘地參考資料

提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satyagraha為印度民族獨立的印度之父 甘地說:我的人生正是我的留言,希望建立一個沒有仇恨、暴動、戰爭的世界。 教導:不可籌是自己的敵人,應該要恨人內在的魔性,此非人的本性。19歲留學英國,23歲到南非時發生一件改變甘地一生的事件—因種族歧視而被趕下火車,讓甘地面臨是要膽小而離開還是要開始為正義而戰。 認知到只有帶著歧視的心理才是敵人,開始堅持真理,不合作運動,爭取正義的行動。 認為只有非暴力才是對抗暴力唯一的武器。 釋尊的思想也是非暴力、慈悲的思想。印度曾有阿育大王,發現使用暴力只會造成人間的不幸,改以非暴力思想來統治國家,締造印度盛世。1919年印度頒布一項法案,可以不問理由,隨意逮捕印度人,面對此法案,甘地認為只有印度人能擺脫對英國的依賴性,及英國人能排除對印度人的歧視,印度才能真正的獨立。因此甘地推動印度人每日要紡紗,自製衣服,紡紗機成為革命的標誌。1929年,印度正式獨立,甘地發表印度獨立宣言,尼赫魯成為印度首任總理。抗鹽稅運動,甘地主張要以對話為武器,由出發的87人發展為2公里長的群眾聚集,此次運動展現出印度的勇氣與團結。甘地讀到法華經時,看到法華經中所提眾生皆平等的觀念,與自己的思想一致。甘地絕食是相信人,認為每個人都有慈悲心,要透過對話把慈悲心引發出來。甘地一直在教導真實一直存在人的心中,所有的紛爭可以靠對話來消彌。絕不可以假藉任何理由、任何名義如因宗教不同、語言不同、國別不同、種族不同來發動戰爭,人應該要和平共存。

※金恩博士參考資料

美國定每年一月的第三個禮拜一為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紀念日,感念這位黑人牧師在短短不到40年歲月(39歲)中,為美國族群平等及爭取黑人民權所作的貢獻。金恩於1929年1月25日出生在喬治亞州亞特蘭大一個黑人牧師家庭,15歲照家庭傳統上莫爾豪斯學院(Morehouse College)主修社會學,1948年大學畢再進入賓州克魯塞斯神學院(Crozer Theological Seminary)就讀神學,三年後得到母校獎學金入波士頓大學攻讀博士。這時期金恩奉印度聖雄甘地為先知,薰沐於他的非暴力理念。特別是甘地所說:「政府通過此條例影響到我,若我不喜歡此條例,運用暴力迫使政府取消,運用的只是身體力量;若我不遵守此條例,願意受罰,那麼就是運用心靈力量,這需要自我犧牲。」1955年末是金恩〝非暴力理念〞付諸實踐起點。因為蒙哥馬利市一位黑人婦女羅莎.帕克(Rosa Parks),因在公車上拒絕讓位給白人而遭逮捕罰款。為此,金恩領導蒙市黑人,運用非暴力抗拒,以步行、騾車或自組車隊來杯葛公車。這個運動歷經一年,最後才由美國最高法院判決黑人得勝。 1957年金恩與其他黑人領袖成立一個以非暴力為宗旨的「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有組織動員性地為黑人爭取應有權利。這一年金恩出版〈向自由邁進〉一書,在哈林區一間白人經營百貨公司為其書簽名,被一位婦女突然刺了一刀,差一點結束生命。不過死裡逃生的金恩,由此事件而成為美國出名人物,爾後他被關14次,家裡被炸3次皆成為全國性新聞。另外,金恩也在這年實現他的夢想訪問印度,朝聖一生最敬仰的偉人甘地。金恩牧師最出名的一場演說是1963年8月28日紀念奴隸解放宣言一百週年,在首都華盛頓廣場,向二十萬不分信仰、種族加入「行軍華府」(March on Washington)的群眾所宣揚的「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他夢想將來有一天,黑人子女被評價不是按其膚色,而是品格;他夢想大山會被剷平,窪谷會被填滿,黑、白男女有一天能攜手同唱自由之歌。1964年金恩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不幸,4年後的4月4日,金恩在曼斐斯(Memphis)被一位白人青人雅各.雷(James Ray)開槍打死,享年39歲。金恩在世雖然不長,但為同胞奮鬥爭取權利的精神永遠不死,如同林肯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人生不在乎長短,在乎內容」。難得的是,美國國會在1983年通過「馬丁路德.金恩紀念日」,並定於1986年實施,以每年一月的第三個禮拜一為紀念金恩的國定假日。
有關金恩的〝非暴力抗拒〞理念,可歸納成下列六個重點:

1. 非暴力抗拒不是懦弱者的行為,反而真正懦弱者才會因著恐懼而亂用暴力。
2. 非暴力抗拒的特點不是尋求方法打敗對手,而是尋求可能性來嬴取對手的友誼和了解。
3. 非暴力抗拒的原則不是去打敗剛好在行惡的個人,而是去抵抗打敗罪惡本身。
4. 非暴力抗拒的本質是情願接受對手所加予的苦楚而不報復。
5. 非暴力抗拒不只避免外表肉體上的暴力,連內在心裡上的暴力想法也要卻除。
6. 非暴力抗拒是確信整個宇宙最終會站在正義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