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男的網路世界

統計所/吳蘭屏

 

曾經,住在屏東的我選擇通勤的方式,每天早上6:50騎摩托車到火車站,搭7:15的電車到高雄,然後走路到寄車的地點,再騎摩托車到中山大學上班,全程約需1小時又10分鐘。那時我擁有2台摩托車,1本電車月票(後來改為磁卡)。若碰上了雨天,還需要2件雨衣及1把雨傘,現在想想真有些麻煩。這樣的生活型態維持了1年,後來因為想節省通勤的時間,便在學校附近租了間套房,週末再回屏東與家人相聚。

每天通勤,除了騎著摩托車在車陣中穿梭,與時間賽跑這部分,讓我神經緊繃之外,算得上是個愉快的經驗。例如,可享有每天早上幫我把摩托車牽到走廊上,給我許多方便的寄車伯伯之微笑。此外,因為在電車上不需要隨時注意路況,可以補眠、看書、觀察其他或坐或站的通勤族,也可以在電車跨越高屏溪時,欣賞寬廣溪面上,溪水或湍流,或乾枯見底的風光。那一大片開闊的視野,足以讓我維持整天的好精神。除了窗外風景,車內形形色色的乘客中,有位女子讓我印象較深。化著淡妝的她每天都穿著光鮮的正式套裝,拎著小小的手提包,綁著公主頭的直髮整齊伏貼。她通常比我先上車,坐在固定的座位上,細嚼著早餐。為什麼會注意她,其實也沒有特別的原因,只因她每天都會出現在那裡,那個座位似乎已專屬於她,沒有人能在那個時間、那列電車上取代她的位置。

一年的時間很快地就在騎摩托車、坐電車、再騎摩托車中過去了。朋友好奇地問,在電車上有沒有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我想他一定對我的回答感到失望,因為是「沒有」。我並不像前幾年大受歡迎的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美國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或是最近上演的日本電影「電車男」中的男女主角,在火車或電車上,擁有一段浪漫的際遇。我與電車上的其他乘客,在這一年之中,可說是幾乎沒有交集。

電車只是個起頭

這部在日本因為賣座,而被拍成連續劇的「電車男」,是部輕鬆又感人的電影。男主角是位老實內向、不善交際的22歲社會新鮮人。每天的生活一成不變,除了上班,就是回家上網,偶爾參加聚會。從來沒有交過女朋友,但卻擁有不少關心他的網友。某天他在電車上看見一位女孩被醉漢騷擾,當所有的乘客都因為自保而不敢伸出援手時,他卻鼓起勇氣上前制止,故事從此展開。

存在於網路世界

「電車男」並沒有高潮迭起,或需動用腦力迂迴的劇情,但它真切平實的情節,卻反應出這個世代年輕人的困惑與生活型態。例如電車男(男主角在網路上的暱稱)的其中一位網友,每天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用電腦,不但不與外界做實質上的接觸,也拒絕和家人互動。另外有一對年輕夫妻,每天在家隔著牆各自以暱稱上網,沒想到不約而同都成為支持電車男的網友,還共同熱切地替他出主意。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兩個人卻冷漠得鮮少與對方交談。自從網路世界日益蓬勃發展,相信我們大家身邊都不乏這樣的人,身陷於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在其中找尋喜怒哀樂,並付出真心。

無形的力量來自何方

生性害羞畏縮、不擅表達的電車男第一次追女生,就是因為網友的鼓勵,才有勇氣打電話給對方。當他遇上挫折,也是這群網友在一旁加油打氣,才得以使他繼續堅持努力。網友們的支持給了電車男很大的力量。另一方面,網友在陪著電車男經歷過這些事之後,也開始對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並打開門,踏出網路世界,重新注意身邊的人,體會美好的事物。

網路是如此不可或缺,在這個資訊快速傳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就能透過網路,搜尋到那些需要的、不需要的、真實的、不實的訊息,也可以利用即時通訊系統,與遠方的朋友聊天、談事情,甚至配合著視訊設備,在電腦旁“陪著”對方生活。也因為它的便利與有趣,常吸引人在網路上流連忘返,嚴重者甚至會造成人際關係或性格方面的問題。再者,也有不少暗藏著危機的詐騙資訊與廣告,容易使人掉入陷阱。

「電車男」這部電影表現出網路世界善良的一面。雖然我從未結交過網友,卻相信在虛幻的網路世界中,仍能遇上真誠的朋友。然而該如何在虛擬與現實生活中取得平衡點,並分辨網路世界中的真偽,還真需要有相當的意志力與判斷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