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鄉土的教育與教學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研究生/蔡佶縉

壹、前言

臺灣長期來由於地狹人稠,科技文明和教育體制的高度發展,人們生活形態改變、應付各種壓力增加,再加上物質慾望橫流己經是無可避免的事情。即使現在面對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知識經濟環境內,固然隨著城鄉社會結構的不同變遷,倘若忘了對斯民斯土的認同依附,很容易不知不覺就會被浩瀚人生巨流隨之淹滅,正因為教育乃百年之大業,所以對於站穩腳步讓自己茁壯、培養疼惜鄉土之熱情活力更形重要,故我國鄉土的教育與教學,本文實有詳加闡釋之必要。

貳、鄉土教育

臺灣近幾年來,鄉土問題遂因主體意識的覺醒與抬頭而存在,鄉土問題不能為了存在而完全悖離教育的本質目的。由於國人對各類鄉土資源之重視程度日漸提高,進而能激發愛護鄉土的珍惜情懷,本章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就鄉土教育的意涵、實施、省思等議題作出以下討論。

一、鄉土教育的意涵
在時間和空間的特別範疇下,鄉土教育係一綜合全面性的教育,所涉及的活動範圍及應用層面非常廣泛,包含了藝術人文、社會文化、自然歷史等不同專業領域,且為配合急速變遷的後現代社會,繼續增添並提升本土文化的內涵質素,關鍵往往在於堅持與時俱進與不斷力求創新的過程,應回歸落實於教育意涵上的富有,俾利日後對鄉土的計畫推展、長久保存、價值創造、經驗傳承與分享。

二、鄉土教育的實施
採取鄉土教育措施的執行,必須經過公開響應各界,鼓勵成員的積極參與,以充分的討論機會進行有意義的溝通,凝聚現代國民對鄉土問題的共識,用意不外乎是確保推動鄉土教育工作在臺灣的順利實施。對此,陳啟榮(民93)提出四點實施鄉土教育的措施:(1)成立鄉土教育組織;(2)培育鄉土種子教師;(3)舉辦各種鄉土活動;(4)獨立進行戶外教學。

三、鄉土教育的省思
回望最近幾年來,伴隨著政經情勢詭譎丕變、社會型態演變規律、產業結構升級調整,正當努力地試圖力挽狂瀾進行嘗試維護延續其傳統鄉土的文化資產,無論是身為王室貴族成員,還是鄉野平民百姓,要有放眼世界的宏觀視野,關護鄉土的人本情懷,對這個鄉土世界的感官知覺,喚起蘊涵其中的民族精神,首要之務就是要先認識欣賞自己,藉此再做進一步接觸了解自己家鄉文化的獨特特色,素極重視與共同保護。

參、鄉土教學

在春秋戰國之際的混沌亂世、一般社會大眾的殷切期盼和教育改革者的強力呼籲下,使得鄉土教學工作能有機會推展多年,活動投入、課程互動、教材良莠等問題卻還是一直存在,欲開闢出嶄新的格局,勢必要在今後發展過程中,拉回修正教育走勢與學習本質,茲將目前所面臨之情境說明如下:

一、鄉土教學活動
鑒於鄉土教育的重要,我國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的多元實施,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是有其推廣價值之絕對必要性。鄉土教學課程是達成施行鄉土教育要走的活動路程,就鄉土教學活動而言,陳國彥(民92)認為應有下列特色:(1)特殊性;(2)區域性;(3)統整性;(4)真實性;(5)實用性;(6)多樣性;(7)趣味性。上述這些特色隻需透過特別為學員設計之課程活動,期使全面強化學員的鄉土意識及正確的鄉土觀念。

二、鄉土教學課程
有關鄉土語言教學方面,各縣市學校已提供開設多種鄉土語言課程,詳情如表1所示,而規劃學生修習課程之時數多寡,則由地方政府及各級學校自主彈性調整排課。至於整個課程的進行方式及加強課堂的教學品質效果,鼓勵教師透過適合適當之輔具運用、自編教材與自製教具,不僅能提升教師的專業水準與教學效能,更將實踐知識的力量釋放出來,林進生(民91)亦認為透過母語教材的運用,指導學生勇敢的將自己的母語說出來,也可藉由諺語、俚語、歌謠等,讓學生感受美好的鄉土語言文化。鄉土教育在未來的課程發展上,陳玲月(民91)為此提出以下四個建議:(1)加強鄉土教材的編寫;(2)加強鄉土課程的統整設計與研究;(3)加強師資的培育及教師相關知能的充實;(4)以合宜的時空觀點來看鄉土教育。

表1 國中小實施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教學校數

資料來源:教育部電子報第75期。

三、鄉土教學教材
自教育主管機關核定後頒佈實施新課程標準以來,儘管鄉土與教學兩者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然而教學上的特殊需求和對鄉土的情結詮釋卻比以往更為繁重和複雜的。一個教學是否有真正成功落實,是直接影響著鄉土教材的編選與設計,陳延輝(民86)站在鄉土教材的編輯態度,提出以下建議:(1)鄉土教材編輯政治立場要客觀;(2)編輯教材應注意鄉土文化的歷史深度;(3)編輯教材應平等對待東西文化;(4)教材的編寫要有生命感;(5)。小心處理有關廟宇神話的編輯;(6)教材編輯中有關臺語的羅馬拼音方案;(7)田野調查是資料收集最有效的方法。而林瑞榮(民89)認為鄉土教材的設計包括教材大綱的設計、教材內容的編選、以及單元活動的設計,建立鄉土教材設計的原理則有助於教師進行鄉土教材設計的參考。鄉土教育必須利用鄉土教材,透過教學來促使學生對本地方產生一種新的認識,新的態度和新的作為(王佩蓮,民91)。

肆、結語

欲在國內提倡鄉土教育,必先要有鄉土資源提供給各教學機構,再依此教學資源編成適當教材,實施鄉土教學,落實鄉土教育(高明智,民84)。臺灣政府向來為輔導推動鄉土工作不遺餘力,而從事鄉土教學的相關人士無不殫精竭慮的奉獻,有助於各縣市地區落實鄉土教育向下扎根。孟子曰:「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正足以展現出不辭辛勞的工作熱忱與鍥而不捨的服務精神,其不僅在當下關懷臺灣鄉土的特有文化和教育發展,以維強化全體國人的文化素質與改善生活水平,相信幸福自由的源泉自會陸續湧現。

參考文獻

王佩蓮(民91)。鄉土教育融入學校教學與社區活動。屏縣教育,9,6-12。
林瑞榮(民89)。國小鄉土教材的評鑑與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3(3),73-90。
林進生(民91)。鄉土教育的策略與實務分享。屏縣教育,9,13-17。
高明智(民84)。芝山岩的植物資源調查與鄉土教育。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陳延輝(民86)。鄉土教學的推展與教村的編輯。臺南師院學報,30,159-172。
陳玲月(民91)。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鄉土教育-新舊課程之比較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陳國彥(民92)。鄉土教學面面觀。國教天地,153,3-12。
陳啟榮(民93)。鄉土教育之剖析。教育趨勢導報,9,81-85。
國民中小學鄉土語言教學-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校數統計(民93年10月22日)。教育部電子報,75。取自:http://epaper.edu.tw/075/numbe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