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圖書館數位學習資源與簡易教材製作專題研習班」心得雜記

楊淑妙

 

第一部分:生活雜記

  在圖書館界服務相對來說是幸運的,因為業界對於新知的傳播不遺餘力,只要有心參加,各式研討會的內容通常能帶給從業人員許多收獲。然而,縱然機會再多,若服務單位無意鼓勵員工進修,館員參與的意願相對會降低許多,端從此點看來,在國立高雄大學圖資館服務,無疑是幸運中的幸運。今年暑假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幸運的我在7月9日至12日之間展開了為期五天到台北上課的行程。

  出發前二天發現訂不到火車票,只好轉搭高鐵,其實只要不發生「倒退嚕」或誤點等脫序情況,搭乘高鐵的確較火車平穩快捷許多(雖然票價多出快一倍)。在車上閒來無事測了一下相機,在快速行進又是隔著玻璃的情況下,拍出了一張有點朦朧美的照片。(圖一)到了台北才真正感受到三鐵共構的便利性,出了高鐵,馬上轉進捷運站,很快到了目的地。只可惜這種便利性在高雄及台中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也許只能以待來年的發展了。


圖一:高鐵沿線風光

  此次上課的地點在台師大圖書館,該校歷史悠久,學風鼎盛,加上身居華語文教學的領導地位,校園內隨處可見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穿梭於各棟建築之間,宛如小小聯合國。看著熙來攘往的學生忽然覺得,此處暑假的學生似乎更多於本校開學日,不過此校建築物密集度遠高於本校,倒也是不爭的事實。台師大校園環境優雅又井然有序,宿舍前花團景蔟,校園中隨意一角似也有著濃濃的人文風情寓於其中。(圖二、圖三)

   
圖二:宿舍前的花壇一景                   圖三:校園一景

  到了任何地方,參觀該處的圖書館成為一種習慣(或職業病?),台師大圖書館館舍說新不新說舊不舊,自七十三年迄今已有二十三年的歷史,館內的空間以中空及盤旋而上的階梯著稱(圖四),利弊互見,但以寸土寸金的都市建地而言,可惜了偌大的空間已是定論,然而,仰之彌高對學術殿堂的尊崇感卻也油然而生。


圖四:台師大圖書館館內空間一景

  所有的圖書館皆有許多書架跟桌椅,但同性質的傢俱如何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感,卻又需各具巧思了。在整棟樓中,我獨鍾二樓的SMILE(S:Searching(資訊檢索);M:Multimedia(多媒體);I:Information(參考諮詢);L:Leisure(休閒);E:E-learning)數位學習共享空間,原因無他,滿眼的綠看來就令人感到心曠神怡。(圖五)圖書館在提供各類型資料及資訊之餘,能否也讓讀者產生親近及舒適感相信是與讀者的回流率成一定正比。在一個令人感到心情愉快的空間內,進行學術研究或自我學習,該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這同時也讓我回想起去年所造訪的香港國家圖書館,挑高的空間偌大的落地窗及窗外濃濃的綠意,滿室的讀者埋首於各自的書中世界,那種感動猶存於心,看來除了豐富的資訊外,如何成功地吸引讀者親近圖書館,應是有跡可循的,但同樣的方式恐難套用於本校圖書館,試想校內的樹木成長到那等高度,這其中的年月怕是難以估算。


圖五:SMILE區一景

  多數的圖書館為更融入校園生活,常提供一定的空間做藝文展示場所,展示的內容包羅萬象,較常見的有學生作品展覽等,此種安排除讓空間的利用更多元化外,同時也會使學生更樂於親近圖書館。今年七月台師大圖書館於一樓提供一隅做為學生畢業作品展覽場,圖六至圖七是二幅較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圖六-圖七:台師大學生作品

  參觀圖書館的好處之一在於可以學習他館一些別具慧心巧思的創意及規劃,從不同的觀點及做法激起對自身更多想法及安排,台師大圖書館無論在校園環境及館內規劃安排上皆有獨到且值得學習之處,如何將其優點轉化成為自己的長處,則是下一步該思考的方向。

第二部分:上課雜記

  本次上課的重點在於介紹與數位學習相關的資訊及簡易的數位教材製作方式,課程安排項目看得出是經過審慎考量計劃後所製定的,從數位學習導論到數位學習平台,從數位教材與教學設計到快速的數位教材製作,從線上資源在數位學習應用再到數位教材及數位服務的品質規範認證,最後再總結談到圖書館數位學習服務功能新趨勢,可謂面面俱到,所以雖然時間不長,但也足以讓所有的學員對於數位學習有一完整的綜觀。以下就課程重點粗列數項與大家分享:

數位學習內容之設計發展新趨勢—快速、品質及經濟之設計模式

  國內目前有多所學校刻正從事數位學習相關的計畫或規劃,但像中正大學一樣為數位學習相關業務成立一個一級單位,並有十二個人編制的學校則可謂是絕無僅有。此場專題演講之主講者為中正大學數位學習資源中心的主任,演講內容從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混合學習(課堂加上數位)談起,說明數位學習包含同步及非同步,並佐以多媒體學習理論及精熟學習法概論,最後引出其重點為該校以上述的概念所自行研發出來的一套數位學習教材的製作軟體,目前已進入產學合作發行階段,近期將展開推廣活動。

  演講中提到該校所發展的產品具有幾項特點,其一是配合學習理論該產品僅需一台PC(或NB)、訊號分配器、二台單槍外加二個螢幕,即可使內容的前後頁同時呈現在螢幕上,同時為提高教學效果並顧及教師情義,教材製作時可以事先將內容以草稿內容含括在教材內,上課或展示時可以將原先製好的草稿,完整且流暢的呈現,但觀賞端僅能看到正式內容的畫面,如此一來便可顧及教師情義問題,增加教學的效果,實為一項有趣且實用的設計。

數位學習導論

  所謂數位學習主要是指透過網路及數位科技方式教育學生,但因學習本身定義模糊,因此數位學習也具有開放式及無限可能的特色。在數位時代學習的特色逐漸朝向具有just in time、just enough、small units發展。但數位學習並不僅指網路廣播或將教材置於網路而已,包含更多的非正式課程,如教材及學習活動等皆應列入,更需體認數位學習並不是電腦在教人,重要的是教育本身的意涵。

  與教室學習相較下,數位學習更適合時間價值高、具高度自我學習動機、具電腦技能者,但它同時適合不具高專注度的聽寫力者。數位學習特別適合用於具制式化、標準化結構化的內容知識、需多媒體教材輔助的知識傳授。數位學習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學習管道,也使學習的空間更加延伸。

數位學習平台

  數位學習相關產業自1995年美加及歐盟等國陸續展開推動相關計畫以來成長速度驚人,Brandon-Hall公司預估至2011年時相關產業將有2,129億美元的市場。目前國外常見的運作平台有WebCT、BlackBoard等,國內則有iCan(交大) 、ceiba(台大)等網路教學系統(多由大專院校自行研發),除上述收費系統外,國外亦有免費的系統軟體如Moodle及Atutor等可資利用。

  數位學習在國內快速成長,有關數位學習平台的選擇,可依循下列步驟進行:組織確立目標、定義並確立需求、參訪相關廠商、擬定RFI(Request for Information)需求構想書、RFP(Request for Proposal)需求建議書確認、聽取廠商簡報、實機測試,最後擇定廠商。在平台獲取方式的共識上可採用方案比較法,以圖表方式客觀評定個別項目分數後再以總分進行選擇,評分表格舉例如下:

方案

需求符合度

獲得時程

成本優勢

風險

總分

免費平台

 

 

 

 

 

自行發展

 

 

 

 

 

採購

 

 

 

 

 

租賃

 

 

 

 

 

合作

 

 

 

 

 

方案優劣評分標準:1表最劣,5表最優

  成功的系統選擇經驗應含下列要素:評審過程應公開公平、完整的需求規格、完善的合約定與實施、足夠的實機及壓力測試、明確的目標及對需求的共識、主事者無私一致的指導、維護單位良好的規劃執行及驗收能力、技術單位對各項技能能正確評做及使用單位完全的投入參與。數位平台選擇牽涉範圍及經費頗鉅,良好的規劃及正確順暢的溝通有助於完善系統的建立,上述方式可供有意發展數位學習平台者一良好的發展概念。

數位教材與教學設計

  數位學習由人、教學內容與服務、技術與環境三大面向構成,組織導入e_Learning可分為下列:分析評估、發展策略、選擇方案、建置執行、推動宣導及評做效益等六步曲,目前常應用於學校及訓練機構、企業內外的教育訓練等領域。

  數位學習分為教學設計及數位教材設計兩部分,教學設計指先瞭解學習者的需求,架構出系統化的知識內容後,配以適當的教學方法,將知識傳達給學習者,使其學習效果達成最佳狀態稱之。又分為:Analysis(分析)→Design(設計)→Development(發展)→Implementation(應用)→Evaluation(評估)五大核心,簡稱ADDIE。教學設計基本上以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學理論為基礎,實際開發時包含教學策略、教材設計、學習理論、學習評鑑、媒體設計及介面設計等面向。

  ADDIE除可應用於教學設計外也可應用於數位教材的開發,上述步驟的循環階段統稱為形成性評鑑,此階段尤需注意需先提出設計雛形,確認後再進行後續設計發展工作,後期若需再進行大幅修改將耗費更多的人物力資源。教材設計的前置作業包含學習者分析及教學分析二大部分,後者又分為教學目標確認、教學策略擬定及學習評量的設計三項。好的教學目標應涵括定義受訓對象、受訓對象應做事項及受訓終了的測試項目、受訓情境及目標、及所需達成的標準,Bloom又將其分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及評鑑等六個層次。教學策略依Gagne的九大教學事件理論可列為下列九項:1. 引起學習者注意;2. 告知目標;3. 勾起舊有學習記憶;4. 呈現教材;5. 提供指導;6. 實際演練;7. 提供回饋;8. 評量學習成果及9. 強化學習保留與遷移等。

  無論是教學或教材設計皆需有充分的分析、設計、發展、應用及評估等步驟才可建立一套良好的數位學習系統,同樣地,無論是自行開發或選擇現有系統,亦皆應依實際需求審慎評估後實施。

線上資源在數位學習的應用

  E-Learning的E可以解釋為Effective-Learning,此點意味除教材及學習管道數位化外,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學習效果有效提升,並且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數位教材製作若需完全符合ADDIE或ISO19796,將導致成本過高且製作耗時,因此部分即時的資訊教材在製作時可以考慮以rapid E-Learning方向製作,意指利用簡易教材開發工具,短時間內完成製作者。通常適用於教材生命期短、更新頻率高、開發時間或經費有限者。

  目前網路有許多免費的數位教材資源可資利用,國外部份以MIT Open Courseware Project(http://ocw.mit.edu/)著稱,國內則有OOPS(www.myoops.org),提供的內容皆十分豐富,尤其後者以個人資金支應將各國數位教材譯為中文者尤為難能可貴,實質上或精神上吾人皆應予以更多的鼓勵。

圖書館數位學習服務功能新趨勢

  資訊科技發展、經濟趨勢、出版方式變化及使用者使用型態的轉變是影響圖書館未來發展的四個重要因素。在科技面RAND(一社團法人機構)、ALA(美國圖書館協會)及Michael Stephens(館員兼資訊科技專家)等團體或個人皆對未來影響圖書館的科技提出各自的見解,其中幾項較具共識的項目包含:資訊技術將更進一步聚合、遊戲化個人化將更盛行、個人化資訊大量產生及資訊設備將朝向更小攜帶更方便發展等。目前實際運用於圖書館的技術包含RFID、Wireless、RSS、Blog、Wiki、tagging,、social bookmarking、user rating、user reviews、Game等(其中RSS在美國專門圖書館被使用的比例高達73.3%,blog也有60%的使用率)。在可見的未來將有更多新的資訊技術被引進並進而影響圖書館的發展。經濟面圖書館則面臨世界性緩慢的經濟發展及用於圖書館經費比例減少,因而寄望於共享基礎建設及公共財基金的發展等情況。出版面則是須注意電子期刊已被普遍接受,電子書在技術及內容上的發展也日新日月異,如何引進並於圖書館中推廣值得更深入的探討及規劃。使用者使用型態轉變面,需注意使用者雖然仍較習慣以印刷形式閱讀長篇資訊內容,並且仍習於以紙本媒體為主要的購買目標,但已較過去更具資訊檢索能力,並多半能滿足於其所檢索的內容,如何面對此變化進而調整圖書館服務型態,是圖書館應深入研究規劃的方向。

  一項針對公共圖書館讀者的調查顯示出幾項有趣的結果:網際網路是主要的資訊來源(佔24.98%,電視、報紙、書本、雜誌等依序而下);Google搜尋是網際網路最重要的使用工具(超過四成,遠遠領先知識+等網路詢問工具);每日使用網路時間多在1-2小時之間(超過二成);有約二成的讀者每週到館2至3次同時連結圖書館網站;在館內最常做的事為借還書(超過三成),找資料及自習其次(均約二成);圖書館空間利用的主要認知為閱覽(二成左右),有趣的是在18項調查項目中,休息竟然高居第7名(5.24%);視聽及電腦是最希望將來圖書館規劃的重點;未來館藏電子資料庫(31.61%)的重要性高於紙本圖書(20.77%);值得討論的是,儘管受訪者對未來世界有憧憬,但受訪者選填未來最重要館藏卻是「紙本圖書」(20.77%)高於「電子書」(13.81%)。這表示可預見的未來內(三、五年間),實體書重要性仍大於電子書。

  在未來發展上,做為一學習環境而言,大學圖書館應提供閱讀及討論的空間、在不損及館藏的狀況下規劃允許飲食以建立使用社群、電腦資源應遍佈全館、校有館藏應可在24小時內被取得(針對密集書庫及非校區館藏而言)。做為輔助研究的角色而言,大學圖書館應該開始發展新一代網站、讓研究者可以找到的特殊之數位環境空間、應提供為數位科技產品製作空間、應考慮發展web research portal,協助研究者主動發現研究上各種WHO、WHAT、HOW等資訊以促進研究等。對於經費等資源的運用應更系統化並明述之、圖書館的技術人員需要更新其技術,以因應不斷變動的科技發展等。館員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包含:分析解決問題及做決策、溝通協調、創新、專業及技術知識、彈性及適應力、領導、資源管理能力及良好的服務態度等(這要求會不會太高了?!還是這是參加世界館員選拔的標準?!)。

第三部分:結語

  數位學習的功效雖獲肯定且在國內亦屬常見,但在實施面除少數的大專院校外,多數仍處於提供網路平台及教材資料等表面形式的階段,並未深入去分析規劃發展,此點對於數位學習未來的發展形成一大隱憂,未來如何真正落實且有計劃的推廣成為當前相關大專院校及公司機關須重視的問題。在制度面,相關的評鑑制度雖已設立但仍屬專案計畫尚未成常態機構,而評鑑的標準也尚未獲得普遍的共識及接受,相關主機單位應思考如何明確落實數位學習評鑑制度,有效提升其品質及權威性,如此方能使數位學習的發展更長更久遠。

  最後摘錄「圖書館數位學習服務功能新趨勢」課程最後內容做為此篇雜記的結尾:

  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2007年就業指南 (Career Guide 2007)報導,圖書館員是新十大熱門行業之一,他們被視為高科技資訊領域的領航員,James Billington(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亦指出科技並沒有淘汰圖書館,人們將重新利用圖書館。然而,有些變化的確已悄然成形,在館員部分,與資深館員不同的是,從現在起35歲以下的館員需投注更多的心力於系統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募款、出版、指導技術研究及協助管理方面的議題,亦即未來館員需要具備更多也更全方位的能力,相關的教育及訓練應將此轉變列入規劃時的重要參考。在讀者部分,社會兩極化的情況將越來越明顯,5%的人擁有95%的資源、權力及財富,而其餘95%的個人則成為不具資源、貧窮的一群,圖書館應如何提供資源予以弱勢的一方,居中扮演平衡角色,成為一嚴肅且新穎的課題。服務對象性質變化、本身應具備的能力及業務的轉變已成為館員已面臨且不得不面對因應的三大課題,積極充實培養個人在專業及相關領域的能力,利用各種進修研討機會深入探討研究當前問題的各種解決方案,應是今後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