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國立高雄大學圖書資訊館前期通訊 

 
 
佳文賞析
 

回首頁

 
玉山登頂
 
圖書資訊館 董建弘
 

  「有沒有爬過玉山?」
  早年玩中級山,近年來登郊山與百岳,常常有人問我這一句,只能無奈搖頭。

  先前籌劃過兩次玉山登頂,卻分別因車輛故障與颱風而未能成行,這次好友來電,有個登玉山的「旅行團」,問我要不要參加,當下我便爽快地答應了。

1.預定行程

4/12

仁德08:00→鼎金交流道08:40→中油診療所09:00→都會公園09:15→岡山一銀09:30→自忠(特富野古道午餐自理)→上東埔山莊17:30(晚餐.宿)

4/13

05:00起床→06:00出發→排雲山莊12:00~14:00午餐→西峰15:30→排雲17:00(晚餐.宿)

4/14

02:00起床→03:00出發→玉山主峰05:30→排雲08:00→上東埔12:00午餐→石桌15:00→高雄

  看了這樣的行程安排,相信有經驗的山友就知道為什麼稱之為「旅行團」了,不過此行最吸引人的,除了玉山就是特富野古道。

2.鹿林漫步

  甫上遊覽車,領隊便宣佈因為車輛沒聯絡好,只好取消特富野之行,當下讓我原本興奮雀躍的心情被潑了好大一盆冷水,今天的行程改到塔塔加周邊散散步當做暖身,抵達上東埔山莊安頓好,背著簡便行囊便啟程了。

  由塔塔加遊客中心出發,不久便看到一顆氣勢雄偉的大樹,一問才知是此處聞名的地標「大鐵杉」。

接著映入眼簾的便是滿山盛開的杜鵑。

行走在鹿林山很舒服,除了空氣清新,這裡的步道系統也十分完善。

  地上隨處可見一種植物,山友跟我介紹它叫「玉山薊」,千元鈔背面有印,不過鈔票上的有開花,但是後來我查了一下資料,有人說鈔票上印的是「阿里山薊」,部分人士將兩者搞混了,詳情我並不清楚,僅供參考吧!

  鹿林山三角點往鹿林前山的路況不太好,路面沒有鋪設止滑設施,一路上也有不少樹木橫倒在路面上。不過比起整理好的階梯步道,個人反而比較享受走在這樣的原始林道中。

  這原始林道走到底,在距鹿林前山0.3km處有個叉路,從這開始又有人工鋪路的步道。

  從這裡開始有一段石磚鋪設的步道,一路拾級而上,轉四個灣就到達鹿林前山,前山上是中央大學的天文台。

  這裡似乎禁止參觀,我只能像個觀光客四處拍拍照,看看時間快吃飯了,趕緊閃人。

 

3. 玉山登頂

4/13 04:00凌晨四點起床,發現地上是濕的,天空還飄著細細雨絲,心想:「糟糕!不會又取消了吧!」還好,沒多久雨就停了。

4/13 06:30 胡亂吃完早餐後,團員分批搭車前往登山口。

  也許是因為我們這個團的組成分子多元,團員間的體能差異甚多,嚮導為了能讓大家都能登頂,一開始便以極緩慢的速度前進,且每行經0.5km的指標便休息。每當在約1km左右的之字型連續上坡,隊伍更是拉得又慢又長,不少其他登山客都超越我們而去,這時感覺有個熟悉的身影從我身旁掠過。

4/13 07:36抵達孟祿亭,仔細一瞧,剛才掠過我身旁的,竟然是我以前部隊的學長。原來他們一行人此行目的是為了5月4日即將前往奇萊淨山所做的行前訓練。經過孟祿亭不久,設有一座生態科技的廁所,這廁所還有門牌呢【排雲88號】!


據說孟祿亭是為了紀念一位當年在此滑落罹難的美國人。


這座生態廁所的造價達上百萬。

4/13 08:18抵達前峰登山口,學長他們一行人訓練的目標是打算要重裝攀上前峰;而我們這團則預計稍事休息後再起程。此時幾個常爬山的團友,早按耐不住這樣緩慢的速度,因此包含我在內的幾個人就先行出發,直接到中午用餐的地方-位於5k處的西峰下觀景台-集合。

4/13 09:10 在4.5km與5km之間(推估約在4.8km左右),有一處木橋被落石所砸毀,雖然邊坡有開設便道,但行經此處仍需多加小心。

 4/13 09:16抵達這山徑上的第二座廁所【排雲93號】,接著看到5km標示牌,旁邊木梯上去便是觀景台了。
此時已經有一隊登山隊伍下山在此休息。據他們說,因為凌晨的那場雨,他們取消了登頂,「希望明天會是個好天氣」,我心中默默如此期盼。

  我們在這裡休息,等待所有團員到齊,嚮導已經準備炊煮午餐。剛才在前峰登山口休息時,便發現這次與我同行的友人,腳程似乎頗慢,有些擔心,於是回頭去找她,走了五百多公尺才遇到她們,只見她腳步有些拖重,因此背起她的背包試圖減輕其負擔,回程途中又遇到另一位團員,嚷嚷著走不動了,於是我就變成這副模樣。

4/13 10:45 在快抵達5.5km處,有一塊巨石幾乎要壓垮木橋,所幸這段木橋的基柱是由鋼材所建構,但上面的木板卻早已破損。

4/13 11:13抵達大峭壁,據說大峭壁上有海生物化石及波紋狀痕跡,是玉山經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板塊互相擠壓玵成的證據,只是在這裡沒能仔細研究,繼續趕路。

4/13 12:02 抵排雲山莊。

  我跟一位看似國高中年紀的小弟一起抵達,他說要回頭幫他母親背東西,因此先上排雲。但此時我們兩個都沒有立即要起身出發的念頭,就一起賴在這裡休息廿多分鐘,等到有下一波團員抵達才起身。他約莫走五百多公尺便遇到他母親,而我在1.5km才遇到友人,沒想到平地生龍活虎的她在這裡全變了樣。
排雲山莊要下午兩點才分配床位,我們一行人部份住室內,部份住室外。雖然行前有跟我們保證一定會有山莊的床位,沒想到此時卻改採先搶先贏,我們手腳比較慢的,只能將就外面的帳篷。帳篷下面常有凹凸不平的石塊,建議睡帳篷的可以自備厚一點的防寒睡墊,不然一夜下來,不是難以入眠便是腰酸背痛。

   等落後的團員陸續抵達時已近三點了,算算時間,我們約六點卅分由登山口出發,整團的人走了近八個小時才抵達排雲。此時同行的友人狀況不佳,下午的西峰之行索性取消,早早休息準備明日的主峰。我心中不免嘀咕,萬一明日天候不佳,這次不就無功而返?

4/14 01:00雖然預定兩點才起床,也許是興奮,也許是帳棚難寢,一點便有人起床了。天氣很好,無雲滿天的星斗令人讚嘆,上次看到這樣的景象是在向陽山屋,可惜我的相機頗呆,無法捕捉這美麗的時刻。

4/14 02:40大家吃完早餐,背著攻頂小背包,清查好人數,就這麼出發了。夜攀有個好處,看不到要爬多高多遠,心理壓力比較小,只需看著眼前的路,跟著人一直走即可。但之前的經驗告訴我,這麼多人夜攀,一定是走走停停,身子還沒熱就又得停下來,所以這次學乖了,除了雨衣之外多帶一件外套。果不其然,一路上就這麼走走停停的,尤其後半段上了碎石坡,風勢加大,多帶一件衣物果然受用不少。

4/14 05:30終於爬上山頂,這時天色微亮,風很大,先行抵達的團員都坐到面向東方,比較低的平台,在這裡一點風都沒有,胡亂照了幾張像,等著其他團員到齊。

  雖說這個時節,因為日出方位的關係,從南峰拍攝倒影的角度比主峰要好。不過,話說回來,我們的運氣已經不錯了,不但順利登頂、看到日出,連玉山的倒影也拍到了。

  回程的路,就不贅述了。從主峰回排雲的路上,同行友人膝蓋受傷,為了回來幫她背行李,所以我先行下山,由排雲一路到登山口,幾無停歇,約費時兩個半小時。

4.後記

  這次順利登頂,心中滿是感慨。猶記第一次計畫單攻玉山,一行四人開到白河,因車輛故障折返。還彼此安慰道:「山就在那兒,有的是機會。」如今我站在山頂上,當時的同伴中,卻有人不再有機會了。

  最後,謹以此文獻給山友文瑞。

分隔線
 
寶貝,寶貝
 
統計學研究所 吳蘭屏
 

  去年(96年)10月6日,我的寶貝乘著柯羅莎颱風而來。小風,在他還沒有名字的時候,我就這麼叫他。

  從陣痛開始,一直到小風哇哇落地前的12個小時,跟原先想像的及在電影裡曾看過的不太相同。整個過程,就只有痛一個字能夠形容。我從凌晨5點到下午4點多,大約有11個多小時,都在待產室裡。當痛到極致時,我哭了起來,對進產房後該如何度過,產生了恐懼。還好我在產房中只待了約40分鐘。剛開始產房裡沒有醫生,就只有護士6人,有的教我怎麼用力,有的協助推擠我的肚子,還有的在一旁準備器具。電影裡常見產婦痛得大喊大叫,但護士要我在陣痛時憋氣用力,而且還不要叫出聲音,以免氣力散失,我只好盡我所能地忍氣吞聲。但如你所知,產婦通常很難控制自己。

  在產房的那40分鐘,感覺過得非常緩慢,在一次又一次的用力、推擠間,心裡一直期盼醫生趕快出現。因我相信一旦醫生出現,苦難很快就可以結束了。之前產檢時,有點怕見到他,因為他總是耳提面命地要我少吃甜食,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好笑,這還是頭一次那麼“迫切地”想見到我的醫生。終於,他出現了,「已經看到寶寶的頭了。」我努力聚積殘餘的力氣,擔心小風在裡面悶太久。不到幾分鐘的時間,啪啦啪啦,一股暖意穿過下體,伴隨而來的是嬰兒的嚎啕哭聲。前一陣子看了“好孕臨門”,女主角凱薩林海格(Katherine Heigl)在電影最後生產的劇情,令人印象深刻而引起不少討論。當醫生說看到寶寶的頭了,她竟然大叫「我也要看!」這在我是難以想像的,因為當時我實在是痛得說不出話來。
生活中多了一個小人,結束了身體的痛苦,卻也因為不知道如何適當地照顧他而感到惶恐。在請產假期間,我每天都緊張兮兮,一聽到小風哭(有時候他根本只是發出一個小小的聲音),我立刻就把他抱起來餵奶。如果他在房間裡睡覺,我即使在客廳盯著電視新聞,也幾乎沒聽進主播在報導些什麼,只專注著留意他是否有動靜。我的生活完全被這小鬼給搞亂了。眼見即將收假上班,再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有天逛書局散心時,發現了一本林奐均著的“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封面上寫著:「今天不讓寶寶哭,明天寶寶就讓你哭!」還有「10天內舒舒服服一覺到天亮!」我心想,希望這本書裡的百歲丹瑪醫師,會是我的救星。

  書中作者林奐均育有3個小孩,目前是個全職的媽媽。她依據自己,以及她先生的姑姑瑪蒂亞的經驗,並參考瑪蒂亞所寫的“丹瑪醫師說(Dr. Denmark Said It)”,而完成了這本書。書中有許多值得參考的育兒經驗,例如如何讓寶寶一覺到天亮、餵食及營養等,並有許多不錯的建議。例如,不要給孩子吃點心、要吮手指還是吸奶嘴等。內容非常豐富。這裡僅就以下兩部分來與大家分享。

  首先,作者建議家長訂定作息時間表,依據時間表來餵奶、讓寶寶玩耍及睡覺。現在許多醫生都鼓勵媽媽在寶寶一哭時就餵奶,我原本也是這麼做。但是丹瑪醫師的一個問題提醒了我,她說:「是你們搬進去跟寶寶住,還是寶寶搬進來跟你們住?」如果是前者,那麼我可能很多時候都睡眠不足,並且原本的生活作息會被打亂。如果是後者,為寶寶擬定一份生活作息表並執行,寶寶會漸漸信任父母將按時做該做的事,也曉得不需要用哭來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將會更有安全感。於是我試著按照自己訂定的作息表,來照顧小風。他很快就適應了,我也不會每次聽到他哭,都搞不清楚他的需求。

  其次,是訓練小風一覺到天亮。從醫院回家後的前二個星期,我每天都睡眠不足,因為小風不好睡。新生兒所需要的睡眠時間平均一天20小時,但他常睡不到10分鐘就醒了。他的手和腳會不自主的彈起,然後他就會被驚醒而哭鬧。看了丹瑪醫師的建議後,我開始給小風趴睡,丹瑪醫師很幽默地說:「小寶寶在肚子裡被緊緊抱住了九個月,你若讓他仰臥,他的手腳突然間放開來,會覺得好像快要跌下去…」她並將仰臥的寶寶比喻成一隻四腳朝天的甲蟲,一定要等手腳垂下來能碰到東西時,才會有安全感。但這個作法目前醫學界並不提倡。我曾告訴過兩位醫生我們的作法,他們都認為這樣很危險,但是丹瑪醫師有撇步,書中有教安全的趴睡方法。

  除了趴睡外,丹瑪醫師建議訓練寶寶一覺到天亮的方式是,在適當的時間送孩子上床睡覺,如果他哭鬧,就讓他哭。丹瑪醫師認為寶寶哭是很正常的,而且對他有益處,用力哭可以打開肺部,讓肺部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個方式我們只試了5天(捨不得一直讓他哭),那5天真是難過。因為小風睡在我們房間他自己的小床上(書中建議嬰兒與父母分房睡),聽到他大哭而強忍住不去抱他,對我來說是很殘忍的一件事。小風一上床就哭,但是為了讓他,及我們能好好睡一覺,我會狠心地先讓他哭15分鐘,並在心裡盤算,15分鐘後若他還在哭的話,就把他抱起來拍拍排氣,或換個尿布,再檢查有沒有什麼地方不舒服。如果沒有,就再把他放回小床。幸好,他通常哭不到15分鐘就睡著了。就這樣經過了5天,之後他晚上便睡得不錯,常能一覺到天亮。有時候與同事聊天,他們以為我是第一胎,一定常因為晚上帶小孩而睡眠不足。聽到我說能夠一覺到天亮,都覺得不可思議。

  我想台灣有不少父母都是寶寶一哭就抱起來,因為我聽過幾個朋友說,他們的寶寶每天夜裡大約2或3個小時就會起來一次,這樣的情形持續到2、3歲。有些想生第二胎的朋友,聽到我參考這本書的成效後,也都很感興趣,期待10天內能讓寶寶一覺到天亮。

  小風現在已經6個月大,會叫人陪他玩,也會在床上翻來滾去,甚至用雙手及膝蓋將身體撐起來,然後前後晃動著想向前進。他每天都會變不同的花樣,逗我們開心。他很喜歡聽我們唱張懸的「寶貝」,特別是唱到「唉呀呀呀呀呀,我的寶貝」時,他會開心得啊啊笑。記得有天坐車,他被車子搖得昏昏欲睡,結果廣播裡傳來寶貝這首歌,他的眼睛慢慢睜大,直到聽完這首像是屬於他的歌後,才又漸漸闔上眼睛。唉!沒辦法,寶貝就是寶貝!

分隔線
 

節能從「心」開始

 
總務處 林文隆
 

  以往環保團體將節能喊得震天價響,卻也僅能暫時喚醒大家的注意力,一段時間後,節能的行動就如風吹雲散般消失,節能暨能節省電費又是作環保,理應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與行動,可是實際的成效似乎很有限,比較有能力的企業會在考量成本效益下,作適當的節能投資,目的總是在減少企業營運的成本,間接也能獲得良好的企業形象;所以,還是有一部份人很熱衷節能的實踐。但對普羅大眾的我們,節能是那麼熟悉的名詞,可是為什麼喚不起大家對節能行動的實踐,這是值得所有人去深思的一個重要議題。

   今年臺灣油價的連番上漲,加上國內經濟景氣不若往年,大多數人的薪資水平並未隨著物價上漲而跟著調升,一般人深深感受到能源開銷的壓力,有的人開始上班不開車了,可搭公司公務車、大眾運輸系統的,開始接受以往不願搭乘的交通工具,甚至家中有兩輛車的,直接把一輛賣掉,留一輛調度使用即可,僅有一輛車的,也把該輛車賣掉,平時有急需時改叫計程車;而作這些決定的最直接動力,不外是減少生活的開銷。畢竟,大多數人對臺灣的未來發展抱持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工作能永續的作下去嗎?收入能穩定的進帳,以備養兒育女及未來養老所需嗎?相信大多數人想到這裡,不得不就目前的生活方式與開銷作一檢討,這是以金錢價值觀去衡量下所作的決定。

   但近幾年來屢次發生的土石流、風災、水災,媒體疲勞式的播報,大家似乎把它視作臺灣氣候災害新常態看待,這是很悲觀又不願負責的態度。殊不知臺灣今天所受到的氣候衝擊,已經跟以往有很大的變異,會發生災害的原因很多,有人謀不臧,有民眾的無知,有政府的管理不善,有全球氣候變遷,種種的原因相當多而複雜,但其中有一點可能是大多數人會忽略的,就是自己本身對災害發生的貢獻度,絕大多數人可能會很快速而直接的回答,他家發生天災,干我何事?這是一般人極易犯的迷思,當今全球刻正發生的環境重大議題,每個國家幾乎都是災禍的肇使者,以我們日常所吹的冷氣來講,家中冰箱、冷凍庫、冷氣機或車上冷氣機所使用的冷媒,大家確定其為環保冷媒嗎?許多廠商為提高銷售率,勢必會有壓低售價的作為,除非經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認證通過取得環保標章的產品,否則廠商所使用的冷媒,可能就是低成本又效率高的舊式氟氯碳化物,等到機械老舊冷媒洩漏時,這種舊冷媒就變成破壞地球臭氧層的元凶,臭氧層一旦變薄或消失,從太陽照射過來的紫外線大多數或全數通過大氣層至地表,地表生物或者罹患皮膚癌,或者因過強的紫外線而死亡,對地表生態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花錢的人往往只在乎盡量節省開銷與產品的效能,可是製造過程是不是耗能,是不是使用對環境友善的材料,使用過程會不會釋放出對人體或環境有害物質,使用過後是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如果不可以回收再利用,其廢棄處理是不是易處理或易分解,這種種的考量在產品設計之初即需一併被考量,現在的歐美日人民已經被教育到購買產品時,會先區分這個產品有沒有通過其國內相關環保認證,購買這類產品對全球環境才是比較友善的對待;全球化的商業運籌佈局時,這些先進國家廠商尋找的合作伙伴不僅是需通過技術層次的考驗,廠商對於環保的用心程度也是他們重要的考量因素,目前國內對於這些方面會關注的亦僅以對環保用心且有相關領域專業的人士為主,一般人在購買東西時,還是停留在售價便不便宜,產品好不好用,外觀有沒有追上流行的階段,會在乎產品是不是對環境友善的人,可說是微乎其微。
提這些無非讓大家理解到,當今人類文明對於地球的對待已經到了地球無法自然回復的地步,大自然的反撲已經從全球氣候變遷、劇烈氣候型態的日漸頻繁、環境污染面積的擴大、臭氧層的破壞、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快速消失、物種快速滅絕、大量使用化肥導致土地貧瘠化、酸雨…等種種危機與警訊不勝枚舉,身為地球一分子的我們,能不對造成這些危機警訊的背後成因作一探究,研討出減少地球負擔的有益行動嗎?先進國家人民大多已覺察到這些危機警訊的嚴重性,並且落實到日常生活中的可應用事物,諸如前述所提,採購對環境友善產品即是一項落實行動,油電混合車、運用生質能酒精取代部份汽油的混合燃料引擎出現,都是為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體行動,且已在世界上如火如荼積極推動。

   而為什麼二氧化碳的減量能引起全世界大多數人的重視與響應,近幾年來在全世界上演的全球氣候變遷讓大家真正體會到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遽增所引起的效應是如何的巨大;原本年年均有豐饒的農產採收,在最近幾年突然出現大乾旱,為維持日常生活用水所需,整個灌溉用水被犧牲了,農產品的產量突然的遽減;原本不曾發生颶風的地方突然遭到颶風侵襲,有颶風的地方,超級颶風出現的頻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臺灣每年所遭逢的颱風也有類似的趨勢,且以往颱風過後所引進的西南氣流也變得更龐大而強盛,因其引起的土石流災情在近十年內頻頻發生;原本長年冰封的北極,在今年出現兩條幾可直航的航道,大規模冰山的溶解與崩落,今年夏天北加拿大海岸就可觀看到冰山在海面漂浮的景觀,全世界的人都感受到溫室效應所引起的大自然反撲是相當浩大而可懼的,大家被迫不得不積極調整生活模式;節能便是其中一項非常有效對應策略,絕大多數國家減少用電就是減少發電所需燃燒的大量石化燃料,冰箱冷氣機為何要轉型成變頻,不外就是節省電費開銷,也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多搭乘大眾運輸系統也是減少區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好方法,即時要開車,也開始改變為比較省油的車種,或是開發使用乾淨能源的車種,甚至有些人更乾脆,既不坐車也不搭車,就改騎腳踏車上下班;這些生活模式的調整,是全世界的人幾乎都認同,也覺得非常值得一試的行動。因此,在世界各地隨各自氣候型態、國家經濟、技術與文化發展出各自的節能行動,共同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減量付出心力與體力。

   言至此回歸起點,講二氧化碳如何減量,大家都有連篇理論可發表,但在台灣為何總不見大多數人在落實呢?要不是油價節節攀升,大家為了減少荷包失血過快,恐怕大家還是依然故我,你講你的節能,我還是過我想過的生活,冷氣吹習慣了,突然請大家少吹冷氣,或是調升室內溫度至27oC,就不一定喚起大多數人的響應,要不是這次除了油價,還有其他物資原料接續上漲,大家恐怕也不會如此講究如何減少開銷,有一天台電如果不堪虧本經營而調升電價,相信大家對於如何節能就能更加點滴在心頭了。

   常言說得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大家在享受臺灣民國七八十年代經濟起飛以來,造就大家對於物質享受更趨於依賴,節能推動的成敗除了需要有共識外,更在於大家是否能克服這種物慾上的需求;以往上課教室不用冷氣,要有也僅有吊扇而已,大家也是一路從小到大求學畢業,曾幾何時,現代的學校可能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或是為因應夏天的高溫,教室也裝起空調冷氣,要大家放棄這種習以為常的舒服習慣,恐怕不是易事,而要大家為享受舒適氣溫所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負起責任,更是難上加難;節能的因由很簡單,道理大家也易理解,但要大家配合實踐卻總提不起勁,從這也看出人性矛盾悲哀的一面。

   對環境責任的覺知是心靈層面問題,全世界人類中,有數十億人口正享受著人類有史以來空前優渥的物質文明,但也因為地球資源的有限,在當前物質文明底下也潛伏著多重危機,除了前述的幾項重大環境議題,還包括人口不斷增加所引起的糧食不足、石化能源耗盡前國家間為爭奪剩餘石化能源開採權所引起的區域性衝突、原物料的短缺、基因改良產品可能引起的後遺症問題…等等危機尚待人類去面對與解決,俗語說:「危機即轉機」,目前的我們如果重視大自然反撲所呈現的種種警訊,勇於面對與承擔,負起身為地球上一份子所應負起的責任,不要再短視近利,或是裝傻不願面對自己所應負起的環境責任,過去的錯誤既已造下,當前所應作為的是承認與承擔,把握未來的每個當下,調整以往隨物慾流轉的慣性,轉型成即使民國五六十年代物力維艱的環境也能從容適應的能耐,將對物質的追求轉化成心靈層面的充實,就好比以前的人們同樣都是過著苦日子,就因為大家都苦,所以會互助、互相關懷與包容,大家也不覺得自己在過苦日子,大家嘗試學習從心態上慢慢去調整,漸漸也就能體會節能要從『心』做起的心境。


2007年9月14日由歐洲航天局公佈的北極地區圖像,
橙線為開放的西北通道,藍線為部分阻斷的東北通道,暗灰色為無冰區,綠色則代表著海冰。

 

各國環保標章圖案或簡介

北歐白天鵝環保標章

  北歐白天鵝環保標章於1989年由北歐部長會議決議發起,統合北歐國家,發展出一套獨立公正的標章制度。為全球第一個跨國性的環保標章系統。
在各組成國中各有一個國家委員會負責管理各國內白天鵝環保標章的工作事宜。各國委員代表再組成白天鵝環保標章協調組織,負責決定最終產品種類與產品規格標準之制定事宜。只要經環保標章協調組織同意,各國均可依據國內狀況進行產品環保標章規格標準的開發。
各國在產品項目的選取上,考量的因素包括產品環境衝擊、產品對環境潛在的環境改善潛力與市場的接受程度。因此,會進行詳細的市場調查,包括現有市場集中品的種類、數量及製造國家、消費者需求與產品競爭情形等。目前陸續開放的服務業標章包括旅館/餐飲/照相館/乾洗店等。


歐盟花卉環保標章

  歐盟環境標誌自1992年4月開始正式公佈實施,為自願性參與方式,推行單一標誌亦可減少消費者及行政管理者的困擾。各會員國設有一主管機關來管理、審查環境標誌申請案。將同一類產品,按照對環境的影響排名,只有排名在前10~20﹪的產品才可申請到環境標誌。目前有182項產品得到標章。


德國藍天使環保標章

  德國於1977年提出藍天使計劃,是第一個實行環保標章的國家。藍天使計劃的主要目標為:
(1)引導消費者購買對環境衝擊小的產品。
(2)鼓勵製造者發展和供應不會破壞環境的產品。
(3)將環保標章當作是一個環境政策的市場導向工具。藍天使計劃是現今許多環保標章的示範。至1997年只已有921家廠商得到藍天使標章,共88種,4135項產品。


奧地利

  創立於1991年,對顧客和製造商都是自願性的。
希望消費者在選擇相同功能的產品時,能選擇對環境衝擊較小的產品和服務,並且希望廠商和貿易商在不影響環境品質和安全下提供低污染之產品。自1996年起,新產品的種類包括旅遊、地毯、雜誌紙、辦公室椅子等等。
到1997年已經發展出34種產品標準,目前有150項產品得到了環保標章,10家外國廠商使用奧地利環保標章在產品上。


中國大陸環保標章

  中國大陸1994年成立中國環保標章產品驗證委員會(CCEL),以管理第三者之驗證。中國環保標章的目的是以市場力量減少國內的環境壓力,作為環境法的補充方法,並且增加大眾對環應衝擊的警覺,提供更好的產品。


日本環保標章

  1987至1989年間,環境廳委託環境協會逐年進行「推動環境標章產品與組織之調查」研究,深入瞭解世界各國環保標章產品推動現況與組織發展指導要項,並於1988年成立「環保標章推進委員會」,規劃具體之實施方法、組織運作與標章規定使規定事項。1989年,開始推動環保標章制度。至今已公佈產品總類達72種,件數2200件以上。
1995年根據「環保標章組織實施要領」與「環保標章規格要領」,重新規定環保標章規格標準制定程序與申請方法,以符合ISO14024之精神。 產品項目的選定方式如下:
(1)根據「環保標章產品項目提案要領」,接受一般大眾提案。
(2)經由調查結果,事務局認為有必要開放之產品項目者,或經環保標章推進委員會審議有必要開放之產品項目。
(3)新選定之產品項目需公佈週知。


美國

  美國的環保標章計劃由兩個民間非營利性組織所建立,在東岸盛行綠標籤(Green Seal),西岸則盛行綠十字(Green Cross)。綠標籤(Green Seal)創立於1993年,項目僅有消費性產品與辦公室產品兩大項,如:省水器材、影印機、家用空調系統等,發展已相當成熟。


GEN(Global Ecolabelling Network,全球環保標章網路組織)

  GEN是一個國際性組織,由第一類環保標章執行單位所組成。創始於1994年,其標誌(Logo)設計是以紅色衛星線形成的網路,環繞著一個綠色的地球,結合地球外圍之文字,說明GEN是來自全球各地環保標章。
Green Seal於1992年聯合加拿大的環保標章計劃,籌組GEN。希望藉由國際的力量,宣揚第一類環保標章之宗旨與促進國際合作交流。GEN的成立與積極參與,改變了許多產業界代表對第一類環保標章的。


西班牙

  1993年由AENOR創立。AENOR為私人的組織,扮演適當的角色授EU環保標章給西班牙,使西班牙成為EU計劃的一部份。 AENOR是GEN的成員並且參與ISO環保標章之發展。目前有三種:油漆、垃圾袋、超市的塑膠袋,共14項。


法國

  法國環保標章有兩種功能:第一是產品有可信賴的環境性質,第二是承認和獎勵在製造過程中有考慮環境性質的公司。標章始於1989年,但因工業界的反對,計劃到1992都無法完全實行。目前有6種,300項產品得到環保標章,大多數是塗料、油漆、垃圾袋等。


泰國

  綠色標籤計劃在1993年由泰國永續發展會議發動。共有九種41項產品得到。


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的環保標章之建立是為了刺激新技術的發展、對環境友善的製造和消費、減少環境的污染、合理的資源和能源管理,並提供在環境保護下最佳選擇的消費。目前有33種規格標準,15項產品得到環保標章。


捷克

  捷克的環保標章始於1994年,它是根據歐盟的指導原則而來的 。捷克環保標章最主要的目的是製造和利用減少環境衝擊的產品以達到環境保護,產品包括國內的和進口的。目前已有17種,29家公司的198項產品得到了環保標章。


新加坡

  新加坡的環保部投入環保標章計劃,在1992年建立了Green Label,提昇綠色消費,不論是國內的或國外的公司只要達到標準,都是開放的。 目前有26種,702項產品,共137家廠商得到。


瑞典

  由SSNC於1990年創立,SSNC是瑞典的驗證單位。1989年,瑞典的一家零售商KP,開始標示計劃,以手冊鼓勵購買。1989年底另兩家零售商,ICA和Dagab加入KF,發起環保標章計劃。目前共有17種1139項產品。


中華民國

  我國環保標章產品創制於1997年,於「政府採購法」中加入第九十六條之綠色採購條款,若產品為環保產品可允許有百分之十以下之價差作為鼓勵,其子法「機關優先採購環境保護產品辦法」也於同年五月廿六日由環保署與行政院公共工程會會銜公告作為執行之依據;目前已發展出13類99規格之環保標章產品,申請通過之各家廠商產品數目達982種。


瑞典


荷蘭


澳洲


香港


加拿大


以色列


瑞典(SIS)



瑞典(TCO)


韓國


巴西


印度


紐西蘭

  
分隔線
 
2007高大籃球新生盃記聞
 
秘書室 周秀娟
 

藍黑色的天空,

竄出新生盃的High,

年輕快活勁量的心,

不因夜晚拒絕看賽。

口號呼喊震天雷動,

運健休冠亞軍在握,

土環男MVP獲投,

同窗情誼更升層樓!

新生盃籃球賽,大家信心在握! 土環系VS.運健休系,令人目瞪口呆,精采絕倫!
等待頒獎時刻,緊張議論! MVP殊榮,土環男兒實至名歸!

相關連結:國立高雄大學體育室

 

 

 
 
botbanner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