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Wiki)介紹

朱漢琳

 

  隨著第3屆維基媒體國際年會(WiKimania)於200783日一連3天在台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登場,WiKi再度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究竟什麼是 WiKi?是另一種Wii 遊戲嗎?還是新品種的奇異果?現在就跟大家好好介紹。 

  WiKiWiKi之父Ward Cunningham1995年所創,WiKi 一詞源自夏威夷語的「WiKiWiKi」,本是「快點快點」之意,Ward Cunningham說自己是根據檀香山的WiKi WiKi公車取名的。Ward CunninghamWiKi定義為「一種允許一群用戶通過簡單的標記語言來創建和連接一組網頁的社會計算系統」,是一種可在網路上開放多人協同創作的超文本系統。 

  WiKi的歷史還不長,1995Ward Cunningham爲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個工具-波特蘭模式知識庫(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這個系統的過程中,Ward Cunningham創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稱,並且實現了支援這些概念的服務系統。這個系統是最早的WiKi系統,從1996年至2000年間,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圍繞著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不斷發展出一些支援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從而使WiKi的概念不斷得到豐富,同時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傳播,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網站和軟體系統。但無論是WiKi概念自身,還是相關軟體系統的特性,還都在熱烈的討論中,所以怎樣的一個站點才能稱得上是一個WiKi系統還是有爭議。 

  基本上,WiKi包含一套能簡易創造、改變HTML網頁的系統,再加上一套紀錄以及編目所有改變的系統,以及提供還原改變的功能。使用WiKi系統的網站稱為WiKi網站,WiKi網站容許任何造訪網站的人能快速輕易的加入、刪除、編輯所有的內容,而且通常連登入都不必,因此特別適合團隊合作的寫作方式。WiKi系統也可以包括各種輔助工具,讓使用者能輕易追蹤WiKi的持續變化,或是讓眾使用者之間討論解決關於WiKi內容的固有爭議。不過這樣開放的做法,對某些特定的歷史,卻會引起很多的爭議,像是釣魚台到底是誰的,台灣跟日本網友的定義,可能就會不一樣。儘管如此,維基計畫共同創辦人Jimmy Wales倒是很樂觀其成,Jimmy Wales說:「用使用者自己的想法再去把解釋寫出來,我覺得這過程很珍貴,很多維基使用者表示在使用維基百科跟閱讀的過程當中,他們越來越客觀」。 

  有人認為,WiKi系統屬於一種人類知識的網路系統,我們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而且這種創建、更改、及發佈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小;與此同時WiKi系統還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為協作式寫作提供了必要的幫助;最後,WiKi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了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本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簡便且開放的特點,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內共享某個領域的知識。 

WiKipedia(維基百科):地球上最大的WiKi工程

  WiKipedia(維基百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WiKi系統,為基於WiKi技術的多語言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百科全書。該系統於2001年1月正式成立,截至2007年8月,維基百科條目數第一的英文維基百科已有190萬個條目,而所有253種語言的版本共突破800萬個條目。而中文維基百科於2002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截至2007年8月14日,中文維基百科已擁有140,325個條目,此外還設有其他獨立運作的中國地方語言或漢語版本,包括閩南語維基百科、粵語維基百科、文言文維基百科、吳語維基百科、閩東語維基百科及客家語維基百科等。 

  維基百科最初的構想是在Larry Sanger(當時Nupedia的主編)和一個電腦程式師Ben Kovitz于2001年1月2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次談話中最早提出的。Kovitz當時是WiKi程式的協作開發者之一(現在依然是)。當他在晚餐中向Sanger解釋WiKi的概念時,Sanger立即發現WiKi可能是創建一個更開放的百科全書計劃的技術。在此之前幾個月,Sanger和他的老闆,Jimmy Wales,Bomis, Inc. 的總裁兼CEO,討論過如何通過建立一個更開放、輕鬆的計劃來協助Nupedia的發展。  

  因此Sanger立即說服Wales在Nupedia中建立一個WiKi。Nupedia的第一個WiKi於1月10日上線,不過在Nupedia的編寫人員中遇到極大阻力。因此,一個新的以“維基百科”命名的新計劃於1月15日在維基百科.com正式啓動。位於聖地牙哥的伺服器和電纜都由Walses捐獻。在科技站點Slashdot的三次報道後,維基百科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WiKipedia與傳統創作最大的差別在於將網路開放無國界的特性應用於文章創作上,讓每個人同時是作者及編輯,不像傳統的創作在作者寫好後交給編輯修改,需來來回回的好幾次校稿;在WiKipedia上的文章只要不滿意就可以隨時修改,當然會有些機制來防止惡意的破壞,所以WiKipedia的文章創作相當快速,以2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將近100年才完成的大英百科全書內容。

  當然,你最好自己進去看看,就可以親身感受到WiKi神奇的力量了。WiKi百科中文版地址: http://zh.WiKipedia.org。若我們於中文版WiKi百科中查詢我們高雄大學,會出現以下的說明: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中文版:http://zh.WiKipedia.org

網路新潮文化-Wiki不完全手冊:http://www.blogchina.com/new/source/180.html